入冬后,气温日趋寒冷。风嗖嗖一吹,大家都忙着加衣服。
为什么有人裹得像个“粽子”却仍然感觉很冷?答案可能藏在你的饮食习惯里。
《生命时报》邀请专家,告诉你几种最适合冬季的“暖身食物”,帮你扛过寒冬。
受访专家
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博士 田栓磊
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
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杨力
推荐理由:在我国民间有“小人参”之美称,也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之说。
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,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~10倍。萝卜不含草酸,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,更有利于钙的吸收。
推荐食用方法:上半段靠近叶子的部分,味道较甜,辣味较少,且水分最多,可以生食,以做沙拉或凉拌为佳。
根部中间部位,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等,用来煮、蒸或熬炖最适合;最末端的一块,是纤维最多的地方,而且辛味极浓,适合炒或油炸。
最佳搭配:冬季人们为抵御寒冷,往往吃肉较多,吃肉则易生痰,易上火。搭配凉性的萝卜,能起到清凉、解毒、去火的作用。
推荐理由: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,具有开胃、消食、活血的功效。
现代医学研究证明,山楂含有枸橼酸、苹果酸、抗坏血酸等有机酸,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。
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,对防治心血管疾病,降低血压和胆固醇、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帮助。
推荐食用方法:山楂生吃,有助于消除体内脂肪、减少脂肪吸收,减肥的人可多吃。用山楂做汤或茶,适合胃口不好的人群。
最佳搭配:熬山楂汤或者用山楂来泡茶,最好搭配决明子,有助于降低血脂。
推荐理由:冬笋含有丰富的纤维素,能促进肠道蠕动,有助于消化。
冬笋是低淀粉食品,对肥胖症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。
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、无机盐等,有助益气补脑、宁神健体。两者搭配煮汤,不仅味道鲜美,还能缓解“冬补”过后的积食状况。
推荐食用方法:竹荪含有丰富的谷氨酸,所以味道鲜美,更适宜于熬汤,搭配冬笋更有助降脂、促消化。
最佳搭配:冬笋竹荪汤里面可以添加冬菇,可帮助降脂。
推荐理由:在冬季,人体容易出现手足冰冷,气血循环不畅的情况。
羊肉具有温补气血、开胃健脾的功效,其富含蛋白质,热量比其他畜肉高,寒冬常吃可益气补虚,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御寒能力。
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,保护胃壁,易于消化,因此多吃羊肉能提高身体免疫力,民间有“要想长寿,常吃羊肉”的说法。
推荐食用方法:羊肉最好炖着吃,因为羊肉经过炖制,会更加熟烂、鲜嫩,也易于消化。
最佳搭配:搭配山楂或绿豆可以去除膻味;搭配白萝卜、山药可补益脾肾、益胃平肝;搭配胡萝卜可补虚益气。
推荐理由:一般冬季的养生原则应以益气助阳,滋阴补肾为主,枸杞就是冬季进补的好选择。
枸杞是上乘的滋补药,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,其中蛋白质为20%左右、脂肪为10%左右,糖为40%左右,剩下的30%左右为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。
推荐食用方法:冬季吃枸杞宜煮粥,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。
枸杞还有一种简便的吃法,就是早晚嚼食,嚼食的好处是对枸杞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。
嚼枸杞时要注意,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,否则易滋补过度。一般来说,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较合适。
最佳搭配:山药炖枸杞口味清爽,低脂、高养分,帮助促进新陈代谢而达到美容目的,并有助于降血脂,更年期女性可适量多吃。
推荐理由: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胡萝卜素、维生素以及钾、镁、铜、硒、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。
此外,红薯中含有丰富的钾,能帮助预防高血压和预防中风。
推荐食用方法:虽然人们常吃烤红薯,但实际上,蒸红薯才是更健康的选择,不仅能减少营养的流失,还能减少因烤制而生成的有害物质。
最佳搭配:可以用红薯搭配大米熬制成粥,有助于健脾养胃。
推荐理由:栗子有“千果之王”的美称,还是益肾宜气的“补药”。栗子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、补肾强筋,老少咸宜。
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各种维生素,有助于抗高血压、冠心病和动脉硬化。
推荐食用方法:脾胃虚寒者,可用栗子、大枣、茯苓、大米煮粥喝;无论是熬汤还是炒食,应细细咀嚼,连津液吞咽,可以达到更好的补益效果。
最佳搭配:栗子炖鸡,适合脾虚怕冷的人,有益气补肾的功效。